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质量工程 >> 正文

“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及2011年工作汇报

[发表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

一、学院总体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办于1993年(原咸宁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同年开办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专科),1999年开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

我院目前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含医学仪器、医学影像工程和医学物理学3个专业方向)和一个专科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其中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为省级品牌及国家特色专业立项建设点。设有医学数学教研室、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医学电子学教研室、医学信息学教研室、医学仪器教研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所等7个教科研机构。承担有30余门专业课程。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计507人,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1名。

二、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现状

(一) 学科建设的现状

1)科研总体实力相对薄弱

高层次科研人员少,虽然院内绝大部分教师都有硕士学位,但不少是在职硕士学位,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时很少有在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应用的训练经历,教师整体研发能力较低;科学研究方向分散,大多与现有专业方向和实验条件关联度较小,没有形成固有稳定的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实验及设备匮缺,科研项目少,高层次科研项目及高质量科研论文不多;科研成果较少。

2)重点建设学科、科研机构及平台建设滞后

2007年我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被学校立项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但建设力度不够大。生物医学材料研究所已获批,但相应的启动和建设工作滞后。

3)学术氛围不浓厚,教师科研积极性还不是太高。

(二)专业建设现状

1)办学特色逐步形成:

①办学定位明确:与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服务区域医疗设备行业。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贯以来坚持立足医学发展,紧密结合医疗器械新兴产业对于医疗器械工程人员的巨大市场需求,定位于医疗仪器的质控与维护人才培养,填补了我省乃至中南六省医科院校该领域的空白,逐步凸显出区域优势,在中南地区已经站稳脚跟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逐步产生了一定的行业影响;2007年进入省级品牌专业行列(华科大,则是2008年),2009年入选国家特色专业行列(华科目前尚未入选),成为该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中唯一的一所省属地方高校。

② 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贯彻“厚基础、多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工医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计及见习、实习多环节上确保理工医的结合(理工医基础课程比为36%: 38%:26%,同类院校医学课程占16%左右;设置了有关“医疗设备质量保证”系列课程,同时确保26周在大型医院的专业实习),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贯穿各个阶段;实践技能训练较全面,包含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节训练完整,含实验、上机、见习、课外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职业技能训练、就业实践以及有关技能竞赛等)。

③ 培养人才素质较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可胜任职业岗位,社会需求面大

我院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高,就业层次较好,主要分配在大中型城市综合性医院及国际国内知名医疗仪器公司,如同济、协和、省人民、省肿瘤、广州陆军总院、十堰泰和、西门子、麦瑞、深圳一体医疗等;我院毕业生社会评价及反馈好,在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同一就业岗位时,与华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系学生比较时,往往呈现一定优势。

2)专业实习教学基地规模和教学条件趋于完善:我院现有实习医院25个,主要是分布在北京、广州、深圳、长沙、武汉及湖北省内各地市洲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如协和、同济、广州陆军总院、省人民医院等,实习医院整体实力较强,医疗软硬件设施较为齐备。

3)专业基础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紧缺。专业实验室教学设备相对紧缺,实验室空间相对不足。目前在用教学实验设备总值326万元。离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实践经验及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必要的专业见习和实训平台不够。实习基地带教有待标准化建设。毕业论文带教工作有一定难度,校内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平台缺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周期长,医院带教老师理论基础较薄弱,而院内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与学生交流受限,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数量还需进一步提高。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及省级重点学科均无突破。部分专业课程缺少合适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二)人才队伍现状

我院现有专职教师25人。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的教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2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84%,其中35岁以下教师16人,占64%。

总体而言,一是缺乏学科和专业领军人物及高层次人才;二是教师队伍结构(职称、学历、年龄等)不太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少,青年教师比例高;三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历背景的教师不多,绝大多数教师的学历是理工科,在医院和医疗仪器公司或研究所工作的经历相对较少,缺乏实践经验。

三、“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医改政策推行,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极大提高,各级卫生机构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对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毕业生现在已是供不应求,我院可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不利因素,现在有部分高校相继开办相近专业,而且在人财物等多方面投入巨大,发展迅速,势头凶猛;相比而言,我院师资队伍薄弱,专业基础建设步伐迟缓,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实力。

四、“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特色发展的主题与目标

十二五期间,学院的建设以内涵建设为发展主题,通过五年建设使省级品牌专业及国家特色专业立项建设落到实处,通过学科和专业建设,打造名符其实的省级品牌和国家特色专业,扩大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使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省内品牌符实国内特色鲜明

总体思路

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紧扣湖北省和咸宁学院的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社会需求,构建厚基础、多口径、理工医紧密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学科及专业领军人物,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科研和创新强手”组成的省级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建成生物医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充分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工电子省级示范中心及计算机科学实验技术平台,冲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以特色专业—优秀团队—特色课程—特色教材—示范基地建设为专业建设格局,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成为国家医学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南地区医疗器械教育、科研、产业基地,医学工程师、医疗设备管理师、医学物理师培养、培训基地,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打造成办学条件先进、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国内领先的具有示范性的特色专业。

(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

1.学科建设的计划与举措

1)在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力争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按照省级重点实验室要求,着力打造生物医学仪器材料研究所。

2)充分结合其研究领域优势,重点打造生物医学信号与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仪器与材料科研创新团队,力争在省级科技创新团队上有所突破。

3)科学研究

①加强科研工作组织引导。实行科研例会制度,定期组织项目申报、汇报与审评,专项报告、专题讲座、院内外学术交流与协作。组织院内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制定院内科研奖励措施。

②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十二五”期间力争获国家级项目1-2个,省部级项目2-3个,市厅级项目5-8个。

③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医院及高校的合作,积极进行医用仪器与材料研制与开发。争取横向项目2-3个。研制产品1-2个。

④积极进行成果鉴定、报奖及转化

力争省部级科研成果1项,市级科研奖2-3项,实用及发明专利1-3项

4)学术交流与合作

①成立咸宁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对口医院、高校、公司企业建立协作互助关系,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学科和专业建设。

② 积极举办学术会议,组织学术讲座。“十二五”期间争取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1次,省级学术会议1次,市级学术会议2次

③ 与国内外名校或研究机构访学交流及合作研究:与华科、清华、浙大、东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争取2-3名学术骨干出国访学。

2.专业建设的计划与举措

1按照省级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要求,做好各项基础建设。

2彰显理工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医疗行业的融合渗透,深化产学研用办学模式。

组织召开专业研讨会,深入广泛调研,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尤其是医学物理师方向),同时为后期申办新专业方向或新专业做好铺垫。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仪器与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师方向)培养体系及医学信息学方向课程设置,在我院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实践教学基地带教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科领域同行专家和高层次人员、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等分5个层次进行调研。

深化产学研相结合,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深圳一体医疗、楚天激光等有关医疗企业在人才培养、共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

深入医疗行业,推动医教结合。落实启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到市中心医院和附二医院上班制。逐步实施医疗仪器、医学信息学、医学物理学和医学电子学教研室部分教师随同本专业实习生到实习点实践,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加深和医疗行业的融合。

改革现有毕业论文与设计指导与考核方式,探索多元化考核模式。

3专业布局拓展

根据我院办学条件和社会对医学物理师及医学信息人才的迫切需求,抓住机遇,拓宽专业方向,力争“十二五”期间,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原有医疗仪器与影像工程、医学物理学专业方向基础上再增设新的专业方向(医学信息学),分阶段申报医学物理学及医学信息学新专业。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将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点和我院理工医结合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电工电子省级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技术平台和实习医院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冲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① 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建设,增加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设备投入,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要求,力争学校每年投入80万元进行建设,实验室空间上能够在理工楼4栋,集中形成2层楼规模。

② 积极募集医院、企业等社会资源,以捐赠、低价购买折旧报损医疗仪器等方式,筹建医疗仪器陈列馆,完善校内技能训练实训平台建设

③ 重点遴选3-5个实习医院进行标准化实习基地建设,逐步推行到其它实习点

④ 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建设共建实验室及实训实习基地

⑤ 搭建医学工程师、医疗设备管理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通过完善专业实验室、见习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咸宁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产学研用平台的媒介作用等,使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逐步具备临床医学工程师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和资质,成为咸宁市及至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医疗设备管理师、医学物理师培养和培训基地

5大力实施“质量工程”。积极打造优秀省级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我校理工医及实习基地人才资源和省级示范中心资源,力争成功申报生物医学工程省级实践教学团队。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从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激励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成功申报1-2门省级精品课程,4-6门校级精品课程,优化网络平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教育改革研究。认真做好教研教改课题立项工作。积极争取申报省级教研项目和国家教研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力争获省部级教研成果1-2项,教研项目5项以上。

6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形成一系列特色教材。

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及整体办学起步较晚,办学规模较小,体系不完善,而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致使部分专业教材缺如或内容陈旧,少数教材亦无法订到,实验指导书也与实际偏差。十二五期间,将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组织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建设。计划编写教材15部,争取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教材3部。

7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本院教师工作规范及相关细则、教师奖惩措施和实施细则,实行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导师制度,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制度;完善和加强教学的全程质量监控体制建设,加大教学督导评教评学工作的可行性与针对性。深化考试制度改革。

3.人才队伍建设的计划与举措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采用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学历提高和实践技能并重,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支由“教学高手、技术能手、科研和创新强手”组成的优秀教学和科研队伍。力争在建设规划期末,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老中青教师梯队合理,教学团队结构优化;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100%,其中博士达40%以上。

1)人才引进方面

积极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及双高人员2-3名。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博士2名。

2)人才培养方面

①以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湖北省“高校教师国际交流计划项目”为契机,向国外高水平大学输送2名访问学者,跟踪国际研究前沿。

②大力提倡、鼓励40岁以下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力争在建设规划期末博士达40%以上。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积极探索深入企业级医院培养,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逐步安排落实医学仪器教研室、医学物理教研室教师轮班进入中心医院及附属二医院设备科、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上班;医用电子学教研室、医学信息学教研室教师进入口医疗器械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训练。

④积极培养骨干教师。按照骨干教师培养要求,每年选拔2-3名青年教师由我院领军学者重点培养,指导教学和科研。

⑤ 专业课教师课程培训:逐步推行1个老师带2-3门课程,1门课程培养2-3名教师讲授;上新专业课程老师先全程随堂听课,随本科生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与年终业务考核挂钩。让新设专业的新开课程教师在对口专业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进行单科进修,或做访问学者,迅速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属于专技术岗位40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要求硕士学位以上。实验技术人员采取随堂听本科生实验课及理论课等方式进行自我提高,要求逐步掌握所负责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及实训;协助教师进行应用开发研究。

(三)存在的困难、解决方案和对学校的要求

1.存在的困难(问题)

1)专业实验设备不足。

2)实验空间不够。

3)高职称和高学历比例偏低。

4)部分专业和学科建设资金没有到位。

2.解决方案

1)加大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设备投入。

2)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建设专业实验室。

3)注重医院和校友捐赠,共同建设专业实验室。

4)引进或培养5-6名相关专业的博士或教授,5-6名教师作国内(外)访问学者。加强院内培养。

3.对学校的要求

1)学校层面上对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统筹兼顾考虑,协调发展。

2)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及实验室的建设要有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3)专项建设经费落实。

4)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及国家特色专业,希望学校在教学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空间布局上有所侧重。

5)我院将积极联系相关公司、实习医院,以低廉价格或捐赠形式引进折旧医疗设备,希望学校给予扶持;校内医药及理工院系部分折旧、闲置及报废仪器转入本院医疗仪器陈列室

6)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建议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来推动和实施,合理有效组织利用学校现有的各项资源。

7)学校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对品牌特色专业给予政策倾斜。

8)学校开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鉴定工作。

五、2011年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学科建设

1) 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凝练科研方向,充分结合领军学者的研究领域优势,重点组建生物医学信号与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仪器与材料科研创新团队,并逐步完善实验室建设。

2) 成立咸宁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对口医院、高校、公司企业建立协作互助关系,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

3)制定院内科研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进行仪器设计应用研发。

4)完成3-4次学术交流。

2.专业建设

1)按照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组织专班对2008-2010年度毕业论文进行重新审查,完成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评估自评报告,起草各种文件,收集、整理各种支撑材料材料等。

2) 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和管理。制定和完善本院教师工作规范及相关细则、教师奖惩措施和实施细则,实行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导师制度,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制度;完善和加强教学的全程质量监控体制建设,加大教学督导评教评学工作的可行性与针对性。深化考试制度改革,落实2-3门教考分离。

3)全面落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

4)组织召开专业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并着手部分专业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编撰。

5)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深圳一体医疗、楚天激光等有关医疗企业在人才培养、共建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

6)深入医疗行业,推动医教结合。

2011年开始落实启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师到市中心医院和附二医院上班制。逐步实施医疗仪器、医学信息学、医学物理学教研室教师轮留随同本专业实习生下医院实习点实践,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避免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脱轨,及时获悉市场需求,加深和医疗行业的融合。

7)积极筹建医疗仪器设备陈列室及维修室,充分利用医院及医疗器械企业社会资源,搭建专业见习实训平台,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

8)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从内容建设、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激励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申报1-2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按校级精品课程得标准建设。

9)积极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标准,建设1-2个优秀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相近专业博士(教授)1名。

2)1-2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3)选派1-2名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4)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及导师制,积极推荐骨干教师,按照骨干教师培养要求每年选拔 1- 2 名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重点培养。由我院领军学者指导教学和科研。

5)选派1-2名教师专业进修(或作国内访问学者)

6)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实验技术人员采取随堂听本科生实验课及理论课等方式进行自我提高,要求逐步掌握所负责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可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及实训;协助教师进行应用开发研究。

7)专业课教师课程培训:选派5-6名青年教师全程随堂听课(高学历或高职称教师),随本科生参加考试。

8)利用寒暑假,针对40岁以下理工背景专业教师开办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培训班并进行考核。

9)重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实施教师下基层行动,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派3-5名教师,轮班进入市中心医院及附属二医院设备科、检验科、放射科、放疗中心等科室上班;1-2名教师进入口医疗器械企业进行阶段性实践训练。

六、学校目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建议

1)学校层面上对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统筹兼顾考虑,协调发展。

2)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及实验室的建设要有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3)专项建设经费落实。

4)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及国家特色专业,希望学校在教学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空间布局上有所侧重。

5)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建议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来推动和实施,合理有效组织利用学校现有的各项资源。